当前日期时间
轮播广告
 
 
文章正文
“一带一路”用英文怎么翻译
作者:宁波英文翻译    发布于:2019-04-28 13:48:08    文字:【】【】【

第二届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4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,中方同应邀参会的150多个国家、9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齐聚燕山脚下、雁栖湖边,共商高质量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合作大计。这次大会群贤毕至,规模宏大,共襄盛举。那么你知道“一带一路”的官方英文翻译是什么吗?为何“One Belt, One Road (OBOR)” 等译法被弃用,而采用了现在的译法?
自2013年“一带一路倡议”提出以来,“一带一路”这四个字的英文表述经历了一个从混乱到统一的过程,先后有如下几个英文翻译版本:
One Belt, One Road,简称“OBOR”
Belt and Road,简称“B&R”
Land and maritime Silk Road programs
第一个版本属于逐字逐译,是最早流行的译法。直到现在,不少外媒还习惯用这个表述。曾有学者倾向于使用OBOR,认为这样书写比较美观,“两个O”圆形饱满,表示“一带一路”是政治中立的,强调要汇聚智慧。
第二个版本去掉了“One”,并最终成为官方“钦定”译法。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召开的首届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英文全称是:Belt and Road Forum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。
第三个版本是傅莹在2015年5月芝加哥大学演讲时提出的,这个版本曾广受好评。这个版本的优点是,抓住了“一带一路”的精髓,而且老外一看就知道“一带一路”指的是海陆两条“丝绸之路”。它的缺点是,作为一个“中国方案”的术语表达,这个译法略显啰嗦。
正因为这些优点,官方于2015年9月钦定“Belt and Road”为标准译法之外,还建议“可视情使用the land and maritime Silk Road initiative”。
为什么官方钦定译法弃掉了“OBOR”,为什么拿掉了“One”?或者说,“One Belt, One Road”哪里不对劲?
“One Belt, One Road” 在不少外国读者听来很别扭?英国《经济学人》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指出,这个译法“sounds ugly in English”!
是不是所有的老外都觉得这个译法“ugly”?当然不是。但一家严肃的外媒这么说,必然有其“群众基础”,也就是说必然有不少外国读者有同感。
保留“One”给人一种“强迫”感,给人造成一种误会,即中国是不是强迫其他国家都得到它的碗里去?难道不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吗?走别的路行不行?
官方译本拿掉“One”正是要弱化这种倾向,还原“一带一路倡议”包容、合作的本性。目前为止,不少西方发达国家依然对“一带一路倡议”保持警惕:中国的“一带一路”到底要干什么,最终的目标是什么?
但要说明一点,官方钦定译法并非完美,而是综合各方面考虑的结果。单就“读者友好”而言,第三个版本最佳。
2015年6月底,就在官方发布标准译法三个月前,新华社发文《译法不恰当是否会误导中国丝路倡议?》(Will poor translation mislead China's Silk Road initiative? )
两年间的用法混乱以及造成的困惑和误解,无疑已经回答了新华社的提问。
“志不求易者成,事不避难者进。”本次高峰论坛充分展现了立志高远、信心坚定,广聚共识、硕果累累,知难而进、携手共进等精神状态和优秀品格,充分证明了越来越大的“朋友圈”不仅具有高品质追求,而且拥有永恒的旋律。“一带一路”展现了我们伟大中国的大国风范,文景宁波翻译公司祝贺此次峰会取得圆满成功!

 
 
脚注信息
版权所有 Copyright(C) 文景宁波翻译公司